在工业自动化和设备控制领域,组态屏(HMI,人机界面) 是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它不仅是操作人员与机器沟通的窗口,更承担着数据展示、报警提示、远程控制等功能。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,组态屏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,如何选到合适的产品,直接影响项目的体验和稳定性。
选型往往不是“随便挑个屏幕”,而是要综合考虑尺寸、性能、接口、系统、通信协议等因素。下面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。
一、屏幕尺寸:合适才是最重要的
小尺寸(3.5寸 ~ 7寸)
常用于便携设备、紧凑型控制器,适合对空间敏感的场景,如小型包装机、检测仪器。
中尺寸(7寸 ~ 10.1寸)
是应用最广的区间,既有足够显示面积,又能保持紧凑。常见于数控机床、纺织设备、物流分拣设备。
大尺寸(10.1寸以上)
适合需要展示复杂工艺流程的场景,比如大型生产线控制台、能源管理系统。
选尺寸时,要结合操作距离(近操作还是远观察)、信息量大小,以及设备预留的安装空间。
二、处理性能与系统选择
传统低功耗控制器:适合纯显示、数据监控的低端应用,成本低。
基于嵌入式主板(如瑞芯微 RK 系列):性能更强,支持安卓或 Linux 系统,可运行更复杂的上位机软件和组态应用。
是否支持多点触控:在智能工厂和新型 HMI 中,多点触控体验已逐渐成为标配。
如果应用需要与 MES/ERP 系统交互,或者需要大数据可视化,建议优先选择 安卓/Linux 系统的智能组态屏。
三、通信协议:决定能不能“接得上”
在自动化领域,协议是核心。常见的有:
串口通信(RS232/RS485)
工业设备最常见接口,适合传统 PLC 和传感器。
以太网(Ethernet)
便于联网,支持远程监控、云平台对接,是智能工厂常见需求。
CAN 总线
多用于汽车电子、机器人、医疗设备。
Modbus / Profibus / OPC UA 等协议
是工控场景里的“通用语言”,如果组态屏自带支持,能大幅降低对接成本。
在选型时,一定要先确认目标设备支持哪些协议,再决定组态屏的通信能力。
四、扩展性与功能特性
存储扩展:是否支持 TF 卡/USB 存储,方便日志保存与程序升级。
远程管理:能否通过网络远程更新组态页面,减少现场维护。
环境适应性:是否具备防尘、防水、宽温运行能力,尤其是户外或高温车间。
安全性:支持多级权限、加密通信,保证生产数据安全。
五、新圳宇的组态屏方案
作为长期深耕工控领域的厂商,新圳宇科技基于 瑞芯微 RK3568 / RK3399 等主板,推出了多种尺寸和接口配置的组态屏,主要特点是:
尺寸覆盖广:从 7寸到 15.6寸,适配小型控制台到大型生产线。
多系统支持:可选安卓或 Linux,方便对接不同上位机软件。
通信协议丰富:内置 RS232、RS485、双千兆网口,并支持 Modbus TCP/IP,满足工控主流需求。
组态屏选型的关键,在于 屏幕尺寸 + 系统性能 + 通信协议 的合理匹配。尺寸决定交互体验,系统决定可扩展性,通信协议则决定能否无缝对接设备。
对于企业来说,与其单独采购一块屏幕,不如选择像新圳宇这样的完整方案提供商:不仅有硬件,还有协议适配和行业优化,能确保设备在复杂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