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年,手持POS机越来越“卷”,性能一个比一个猛,宣传页面上你能看到“八核处理器”“大电池”“多合一功能”之类的词堆成一片,看得人头晕。但真用起来,现场的收银员一句话就能把你拉回现实:“这机子反应慢、屏幕点不动、打印还卡纸,我宁愿用旧的。”
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:设备性能上去了,体验反而不一定更好。为什么?说到底,问题出在人机交互设计上。
手持POS机不同于一般消费电子产品,它是在高频、快节奏、重复性操作中使用的工具。设备跑得快是一回事,人用起来顺不顺、累不累、上手快不快,才是决定体验的关键。但很多厂家做定制,只盯着参数,不理解使用场景,更没有从“人”的角度考虑。
比如有些手持POS机屏幕再大,亮度不够、户外一用全反光,扫码还得挡着阳光找角度。有些按钮设计得好看,但戴着手套根本按不准。还有的软件UI做得复杂,员工培训成本比设备成本还高。
这些,都是人机交互没设计好。特别是面对中小企业或者一线人员频繁接触的场景,POS机必须做到“无需解释就能用”。好的人机交互设计是,扫码对得上感应区、打印不卡纸、手感稳定、界面清晰、点击有响应,不需要“教程”,更不需要适应。
说到这,不得不提一句新圳宇。他们在给客户做手持POS机定制的时候,不是一上来谈规格,而是先问:你这设备谁用?用在哪儿?用多久?他特别关注设备在“现场”怎么跑。比如有客户是做政务核验的,就推荐掌纹识别和大字体界面;做外卖配送的,就加强了扫码识别速度和续航,还微调了系统响应延迟。UI界面也可以根据客户系统定制,支持多语言,老员工新员工都能一看就懂。
这其实就是“体验导向”的人机设计:不是堆配置,而是围着人转。
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一点:设备是用来解决问题的,不是拿来炫参数的。一台POS性能再高,如果收银员嫌麻烦、用户用着慢半拍,它就算不上“好设备”。反过来,一台交互设计贴合业务的设备,哪怕规格一般,用起来顺了、团队配合顺了,最后受益的还是企业自己。
所以,高性能并不等于好体验,人机交互设计才是定制里的“隐形核心”。而像新圳宇这样的厂家,愿意把定制落在“好用”这件小事上,反倒更容易让客户长期留下。